12月19日下午,我校与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河北中心、河北广播电视台共同举办的“赓续红色血脉 新声铸魂领航”——舞台上的思政课在音乐学院礼堂开讲。党委书记陈亮,党委副书记王溪波、副校长姚振军、副校长李娟,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河北中心主任、高级记者梁栋,《参考消息》报社英文编辑室副主任、一级翻译张熠柠、音乐学院党总支书记凌宇、院长李林、副院长张齐出席,师生代表共计300余人参加活动。
活动在深情激昂的朗诵《青春之问》中拉开序幕,学生用声音诠释对青春的思考和追求,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蓬勃朝气与责任担当。
在活动的第三部分,以音乐学院曹火星广场的建成为背景,音乐学院学子们表演了创意演讲《青春之歌,向党而歌》,生动的再现了19岁曹火星创作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》的情景,见证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,深情回顾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,让现场的同学们深刻的领悟这份跨越时代的青春力量,表达新时代青年对党的忠诚与对祖国的热爱。

音乐学院辅导员武艳超围绕《追溯党史弦歌里 跟党前行新征程》进行了育人思考,她分享了曹火星先生创作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》的心路历程,在继承和弘扬老一辈艺术家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方面,介绍了音乐学院师生以艺为媒,唱响“舞台思政”,以“梦想舞台”思政品牌建设为抓手,形成了融思想引领、专业浸润、媒体创新、实践淬炼为一体的四位一体育人模式,用中国精神点燃音乐专业学生的精气神儿,守正创新推动艺术专业学生思政教育内涵式发展,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。同时曹火星广场的建设,是全面深化落实学校“1396”发展战略,助力文化石院场景建设的体现,它的建成提升了校园文化品位和文化形象,激励着学院师生坚定文化自信、坚持守正创新,创作和表演出更多反映时代和人民呼声的优秀作品。

音乐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,继续探索打造“大思政”一体化育人新格局,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创新性。
